读趣阁

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1/3页)

张居正总是这么的富有耐心,这是让徐阶最为遗憾的地方,如果张居正能够冒进一些,徐阶或者说南衙缙绅,就不会这么的为难。

但是张居正就是这么的步步为营。

“张居正为何首先把矛头对准了顾氏?”徐阶颇为感慨的说道:“因为顾氏控制着整个南衙的粮道,这意味着南衙地面,想要利用粮价挑起穷民苦力影从权豪,基本成了不可能的事儿。”

“斗而不破,只要握住了粮道,江南地面,就乱不起来,斗而不破的局面就能维持。”

“你知道那些个穷民苦力的,他们饿肚子的时候,就会变得凶神恶煞,仿佛这天底下就没有拦得住他们的人;只要能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会变得温顺;若是再给件衣服,他们就会感恩戴德;若是再给双鞋,他们就会死心塌地,跪在地上叫我们大善人。”

徐阶发现张居正比过去要难缠的多,这一切都是那矛盾说搞出来的鬼,以前张居正已经足够厉害了,但现在张居正和他们这些缙绅、朝士之间,拉开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变得更加厉害的张居正,确实非常的难以对付。

抓粮道,就是抓到了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抓住了百姓的肚子。

徐璠面色一喜,赶忙说道:“那为什么不是我们,给穷民苦力、佃户佣奴、游坠匪寇们一口吃的,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呢?而是让朝廷来做这个大善人!朝廷笼络了人心,我们笼络什么?”

徐阶嗤笑一声说道:“白花花的银子给了穷人,那不是造孽是什么?人心能当银子花吗?就像你说的那样,等到民乱四起时候,顶多付出一点点的米,就能将民乱礼送出境,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折腾去。”

“等到朝廷平叛之后,就可以侵占田亩了。”

徐璠呆愣住了,只能说缙绅有自己的行事标准和风格。

“父亲,朝廷让把甲胄、弓弩的等全部交还朝廷,我们交不交?”徐璠向前走了一步的问道。

“交,怎么能不交,我们华亭徐氏要交,南衙地面的缙绅都要交,而后是浙江、福建、两广地区,这件事就是张居正的阳谋。”徐阶靠在交椅上,手指极快的搓动着,思索着对策。

“甲胄强弩,不是重点啊。”徐阶伸出手说道:“百副甲,千张弩,看家护院能行,能打天下吗?”

徐璠想了想说道:“成祖文皇帝?”

成祖文皇帝朱棣,起兵的时候,只有不到十五副甲胄,八百人,连一千张弩都没有,不照样打下了天下吗?

这不是现成的例子吗?还是大明朝的。

“你就气我吧!气我吧!非要把我气死才行!”徐阶拍桌而起,愤怒无比的指着自己的儿子说道:“伱气死我算了!”

“成祖文皇帝那是个特例,特例!有史以来,你见过哪个藩王打进京城做皇帝的?哪个?你再举出一个来啊!”

“气死我了!”

“父亲,消消气,消消气。”徐璠赶忙给徐阶倒了杯茶,笑着说道:“您接着说。”

徐阶得亏是身体好,否则这个岁数被儿子这么顶撞,早就撅过去了,他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刚才说到哪了?啊,对,甲胄强弩,不是重点,那点甲胄和强弩,只能看家护院,根本造不了反。”

“张居正,毒就毒在分化这件事上。”徐阶眉头紧蹙的说道:“麻绳单从细处断,张居正现在厉害了。”

“南衙地面的缙绅,也不是铁板一块,同荣辱共进退,而是处处充满了矛盾,而且每一家都不一样,比如咱们松江府的三大家,顾氏、徐氏、沈氏,其实是乐意用田换船引,南下西洋的,因为松江市舶司离我们更近。”

“但是有些地方缙绅是不乐意的。”

“现在朝廷要各家把甲胄和强弩上交,就是在确定名单。”

徐璠低声问道:“什么名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真灵九转》《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庆余年:范府大宗师》《普通人,但怪物之母》《我在现代留过学》【微信读书】【新思路小说网】《我有一个修仙世界》《沧澜道》《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明末:边军不退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农民将军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清末土司王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大明风流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乱世种田日常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继兄不善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倒拔三国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谍战风云录:大宋我在异世界召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玄天宗修行记事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我在水浒做奸商最狂上门女婿朕,乃万岁!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金玉满唐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谍海无名我在三国逆转乾坤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宋小农民